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「每日社科」当唐诗宋词遇上大数据(2)

来源:贵州社会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03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问:白居易的诗数量最多,影响力却在前十名开外,这是如何判定的? 问:用大数据研究唐宋诗词有无遇到一些学术上的困难,又是如何克服的? 问:您

问:白居易的诗数量最多,影响力却在前十名开外,这是如何判定的?

问:用大数据研究唐宋诗词有无遇到一些学术上的困难,又是如何克服的?

问:您在大数据具体研究中还有哪些新发现呢?

答:大数据时代的文学数据,需要分类分层建立起文学史数据的指标体系,以确保数据的信度和效度。但目前用大数据来做唐诗宋词研究的学者不多,为学界共享的唐宋诗词大数据也相当有限。

30年前开始研究 积累了上百万条数据

从个体诗人来看,唐诗宋词里谁的作品最多?王兆鹏的大数据显示,白居易名列唐诗作品量的榜首,诗作近三千;杜甫和李白紧随其后,都超过千首大关。宋词中辛弃疾的词作量位居第一,有六百余阕,其次是苏轼、刘辰翁。宋诗的篇数,则由陆游称雄,凡九千多首,其次是刘克庄和杨万里。

提到唐诗宋词的名家,人们习称“李杜”“苏辛”,似乎李优于杜、苏胜于辛。但综合影响指数表明,杜甫高于李白、辛弃疾强于苏轼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最受追捧的词人不是苏、辛而是周邦彦。在一百首和三百首宋词名篇中,周邦彦各占十五首和四十首,占有率远高于苏、辛。

问:您在课题里提到,据统计,东汉到隋末近六百年,诗歌总共才五千余首,而到唐代,诗歌第一次超过万首并直接跨越到五万多首。唐诗比之前的八代诗增加了七倍多,诗人由六百余位增加到三千余位,诗人和诗作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量级。这个数据从何而来,有参考哪些重要的文献资料吗?

我们还发现,宋代的文学中心,是逐步向东南沿海移动。按今天的地市级行政区划来统计,宋代福建南平的作者人数最多,名列第一,福州居第二,这很让人惊讶。与此相关的是,宋代进士人数福州第一,南平第二。可见当时南平、福州教育发达,进士多,诗词作者也多。教育与文学是高度正相互的。

数据无法测度艺术含量和审美价值高低

答:数据的意义,既能确证传统的结论,也会修正传统的结论,更能发现新问题,改变传统的认知。比如,中国文化地理有一个著名的结论,中国文化中心,是由北方中原逐步向南方移动,第一次南移是东晋永嘉之乱,第二次南移是唐代安史之乱,第三次南移是宋代靖康之乱。三次战乱推动了文化中心的南移,靖康之乱后,文化中心就彻底移到南方。我们的大数据发现,文学中心在北宋初就完全移到南方,南方作者的数量全面超越北方,无需等到靖康之乱后。而且,战争不是推动文化中心南移的唯一因素。

(来源:北京青年报)

文章来源:《贵州社会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gzshk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3/890.html

上一篇:「每日社科」什么是“学问”?
下一篇:「每日社科」揭秘国家版本馆:“传世之作”的

贵州社会科学投稿 | 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| 贵州社会科学版面费 | 贵州社会科学论文发表 | 贵州社会科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贵州社会科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